人體所需要的營養(yǎng)素有糖、脂類,、蛋白質,、水、礦物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等七大類,。各營養(yǎng)素在人體內(nèi)不是單獨起作用,彼此之間既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約、相互拮抗,,共同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研究表明,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物,,假如搭配合理,,會起到營養(yǎng)互補,相輔相成的作用,。
糖,、脂肪和蛋白質三大能量營養(yǎng)素除了自身的獨特生理功能之外,還都是釋放能量的營養(yǎng)素,,而在釋放能量的過程中都要經(jīng)過一個共同的代謝途徑——三羧酸循環(huán),,才能被徹底的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三羧酸循環(huán)又是糖代謝的有氧氧化代謝途徑的組成部分,,所以機體對脂肪和蛋白質的利用有賴于糖,。當體內(nèi)糖不足(例如饑餓或長時間運動時),脂肪和蛋白質可以彌補糖的不足。所以無論是減肥者還是糖尿病等需要控制能量攝入的其他慢性病患者,,糖(主食)一定要吃,,只是要注意攝入糖的種類和總量。
糖的種類很多,,其中淀粉是日常飲食中糖的主要來源,。淀粉主要來自于五谷類、豆類和根莖類等食物,。依據(jù)我國DRLs研究組的推薦標準,,糖類的適宜攝入提供的能量應占提供總熱量的55%-65%,但應該限制純熱量食物的攝入如蔗糖等,。
脂肪的食物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動物性食物,如豬油,、牛油,、羊油奶油等,另一類是植物性食物,,如芝麻,、菜籽等加工成的植物油,另外在花生,、核桃,、杏仁等都堅果類也是含脂肪較為豐富的食物。成人推薦脂肪的推薦攝入提供的能量應該小于總熱量的30%,,飽和脂肪酸少于總能量的10%,,單不飽和脂肪酸占總能量攝入量的10%,其余為多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必需脂肪酸的安全攝入量占總能量的1%-2%,。
蛋白質含量較高且利用率較高的食物主要是魚、禽,、蛋,、瘦肉、奶類和豆類及其制品,,谷類次之,,蔬菜水果含量最低。據(jù)中國營養(yǎng)學會蛋白質推薦攝入量的標準是:成人每天1.16g/kg,,兒童青少年每天1.68g/kg,,其中優(yōu)質蛋白的攝入應占攝入總量的1/3。蛋白質供給的熱量應占一日膳食總熱量的11%-14%,,其中成人為11%-12%,兒童青少年為13%-14%。
總之,,日常飲食中,,應遵循“飲食多樣,粗細搭配,,葷素搭配,,適量攝取”的原則。